Famiglistimo
一个不讲客观全看主观的鸽子精

记录一次书店之行

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,大概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连着吹了几天,累了。天地之间再没什么能撼动北方冬日的枯树,哪怕是路边的灌木,也直直的戳在地上,站出一股宁折不弯的气概。不知道为什么,突然就觉得,这样的天气,绝不该待在房间里隔水望月,无病呻吟。恰好听说不远处的十字路口有家书店,于是决定去“探险”。


穿过林立的住宅楼,走上一条小街巷。迎面而来的人寥寥,多是些年近花甲的老人,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年代,这点寒冷的“挫折”对他们来讲恐怕都不值一提。倒是我,走在其中反倒格格不入,格外显眼……


我有个不大好的喜欢,走路喜欢带耳机,通常是蓝牙耳机,小巧,也便携。踩着耳机里的节奏走路,感觉每一步都格外的轻快。冬天电线上的音符只有麻雀,叽叽喳喳的,偶尔一声踩到节拍上,就会有种没由来的欣喜,会不由自主的笑出来。不过这时旁人看来,大概会觉得我不太清醒。


突然我发现一个……浑厚而嘹亮的声音,有岁月打磨的韵味,唱词听不太清,不过听着调子像是那种70年代的什么流行歌曲。我四下张望,在一辆红色的汽车旁找到了声音的来源——一位迎面走来的推着自行车的老人,60岁左右的样子,推着一辆老式的二八大杠,车座上一左一右担着两个箩筐,乱七八糟的塞了东西。老人没戴手套,手冻得通红,唱的却很开心。


我路过他身边,老人看到我戴着的蓝牙耳机,突然停下了脚步,声音洪亮的“喃喃自语”:“带耳麦的?”。好像思索了一会,又喊一声:“戴的耳麦?”我心里不由得发笑,回头一看心里突然有些发毛——老人调转了原来的方向往我这边大步流星地追过来,一边走一边喊:“耳麦?耳麦?”我快速的四下看了一眼,前面不远就是一个社区活动广场,看着人影绰绰,忙疾走了几步把自己的身影暴露到广场上众人的视线内。我用手机看了看后面。老人又折回去推着他的自行车继续唱歌,倒是我惊弓之鸟了,心里不由得有些失笑。


书店在街角的一栋小楼里,一扇玻璃门将外面的明媚和室内暖黄的灯光隔绝成两个世界,原木的书架,木色的地板,与书架上幽幽的墨香相得益彰,让人不由自主的放轻了呼吸。店里人并不多,一个吧台后专注屏幕的店员,一个书桌前奋斗寒假作业的小姑娘,还有一个刚刚闯入还带着一身浅薄寒气的我。


我从书架最靠近门的那一侧寻起,书架上的书琳琅满目,让我难以权衡选择。海绵放进海里,总是想吸收更多的水,不过终归有个先后,需要选择。在我徘徊犹豫的时候,门吱呀一声开了,走进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,步伐之间是时间的重滞,眉宇之上是深邃的韵味。老人显然是有目的而来,直奔角落的书架,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架,在那里翻翻找找。……好吧,看来只是不像我“大海捞针”,是“湖里捞针”了。


最后老人选择了一本《朗读者》,在书架下台阶上的软垫上坐下来,开始翻阅。我悄悄地走过去,老人看的很认真,指尖一行一行地划过,时不时的点点头,似乎是赞同书中的某些观点。


我回头看向书架,突然发现,老人在这里翻翻找找怎么都有十几分钟,几乎每一本书他都拿起来看了看,可书架上整整齐齐,没有一点被翻乱的痕迹,甚至比之前我看到的时候还要整齐。


门口又是一阵脚步声,比刚才的动静大的多,是三个十来岁的小孩子,一蹦一跳的进来了,就像树林里突然闯进了一群懵懂可爱的幼鸟,突然多了几分活泼。他们显然是真的目的明确,直奔漫画书架而去,精确的找到倒数第二个格子里的一本小书,奔到架子下的软垫处,一个孩子将两个垫子摞在一起,又拿起第三个垫子放在背后的台阶上,搭成一个有靠背的简易的“椅子”,舒舒服服的坐了上去。另一个如法炮制,第三个孩子却犯了难——书店里一共八个垫子,前两人就占了六个,老人坐了一个,就只剩一个了。小孩犹豫一下,将垫子拿到台阶上方的平台上,将手肘支上去,趴在地上开始看漫画。老人被这周遭的动静所扰,不由得皱眉侧目,几次欲言又止,我悄悄猜测,他们大概都是书店的常客,一向如此,老人大概是说了也不一定管用,所以才缄口不言的吧?


这时兜里的手机突然一振,铃声低低地响起来,我不由得暗恼,匆匆按了静音。太久不到书店,连调静音这种事情都忘了,可真是……


我找了许久,拿起这本,放下那本,好不纠结。可惜时间有限,最后匆匆带了本史书离开了书店。回来的路上不由得好笑,明明是来书店看书的,最后都看了人和书封……不过,大约总有些事是明了了不少。


霜发亦勤勉,青丝何以庸?


评论

© 沪熔Tel | Powered by LOFTER